服务项目
我市高分通过绿色建筑“省考”
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需求。近年来,南京以绿色建筑为实施载体,进一步落实低碳发展、节能减排理念。市建委通过政策引导、经费鼓励、示范带动等举措,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向规模化、高星级化发展。在近日通报的全省绿色建筑工作督查考核中,我市获A等次第一名。2021年,我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%,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958.47万平方米,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3.77万平方米,累计节约标煤41.52万吨,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。
政策,引导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
我市先后颁布《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》《南京市节能监察条例》《关于全面推动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地方法规与文件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推进机制,推动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。市建委结合我市实际,实行工地差别化管理,激励建设单位高标准实施绿色施工;完善政策措施,全面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;积极推进绿色建材试点工作,确定试点项目39个,总建筑面积约400余万平方米;完成公建能效提升重点城市试点任务,完成项目61个、301.92万平方米;完成“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”创建任务,全市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超过320个,总建筑面积达2702万平方米。通过推行绿色施工,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,我市绿色建筑逐步向规模化、高星级化发展。
2021年,我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100%,完成“占比达100%”的任务目标。全市新增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601万平方米,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、南部新城南京外国语学校、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、朗诗绿色中心1号楼等4个项目获批2021年省级高品质绿色建筑示范项目。
经费,提供绿色建筑资金保障
持续加强绿色建筑奖励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,加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方向科研课题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,鼓励建设和开发单位建造更高标准更高品质的绿色建筑。通过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,我市每年对高星级绿色建筑、超低能耗建筑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6种类型的示范项目进行引导和补助。为积极创建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,市财政累计安排近1亿元资金,对改造后平均节能率超过15%的项目进行奖补。推进绿色建材试点工作,我市设立专项资金,对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50%的项目,给予20至60万元的资金扶持;对绿色建材产品取得二星级以上认证标识的企业,给予5至10万的奖励。
技术,夯实绿色建筑科技基础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、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、新型绿色建筑材料、智能化建造、智能化运维技术等发展迅速,从不同层面为绿色建筑性能提升提供了保障。按照《南京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》,市建委每年向全市建设系统征集科研项目,开展“南京市建筑行业碳排放达峰目标与路径研究”“绿色智慧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”等课题研究,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应用。我市开展国家运用BIM技术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试点,开发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BIM智能审查系统,基于BIM技术建成《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》,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示范,树立绿色建筑典型引路
在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市建委始终坚持样板示范、典型引路,注重发挥高星级、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的标杆作用,修订完善《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》,引领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。截至2021年底,我市共有省级示范项目142项,已通过验收124项。单体项目方面,江北新区人才公寓项目综合节能率达到75%以上,先后获批绿色建筑三星级和健康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认证。在片区建设方面,南部新城、河西新城“省级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”正在准备验收;江北新区“省市共建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区域示范”正在稳步推进;溧水区正在开展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试点工作。
绿色建筑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载体。今年,市建委将进一步围绕国家和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目标,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,聚力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建筑能效水平,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。